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资料
认清形势 讲求信用 努力开创我省检测工作新局面


【信息时间:2006-4-4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徐学军副厅长在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3月24日)
 
    我们召开这次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会议,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布署任务,使全省检测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令第141号、省建设厅97号文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切实讲求信用,确保工程质量检测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努力开创我省检测工作的新局面。
    刚才,陈站长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全省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情况,提出了2006年工程质量检测的任务和重点,表彰了工程质量检测先进机构和先进工作者,下午还将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对《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进行宣贯。这次会议开的很及时,很有必要,对于做好今年和今后全省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全省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检测系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对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我省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受到了建设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下面,就做好今后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分析工程质量检测工作面临的形势,提高对新形势下切实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迫切性的认识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事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时期。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对于“十一五”建设事业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认清工程质量检测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检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当前工程质量检测面临的形势。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需求大、改制难、竞争加剧。
    1、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检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省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省新建建筑工程项目达20万个,面积近10亿平方米。平均每年4万个项目,2亿平方米。2005年建筑工程项目达58629个,建筑面积达2.97亿平方米,这还不包括市政项目。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工程检测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检测机构的改革和检测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检测机构一直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改革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而不断加强和发展。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了服务于企业质保体系的内部试验室。80年代到90年代末,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时期,建立了承担一定行政职能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1996年,为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建设部明确要求建立质量监管与检测一体化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2000年,我省出台颁布了《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为中介服务机构。2005年10月,建设部令第141号明确将检测机构定性为“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
    近年来,全省各地正积极按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对部分检测机构进行体制改革。目前,全省已有23家检测机构由过去的事业单位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的民营企业,43家由过去的国有施工企业试验室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的检测机构。目前还有95家隶属于质量监督机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检测机构需逐步改制。任务十分艰巨,矛盾也十分突出。
    3、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对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诚信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检测市场全面放开,大量检测机构应运而生。目前,省内检测机构已达191家,省外检测机构也陆续进入江苏检测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促进检测服务质量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少数检测机构背离诚信原则,引发检测市场的无序竞争。如:有些检测机构为了承揽检测业务,无原则地满足客户的不合理要求,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有些检测机构为了争取客源,不按标准收费,恶意竞相压价,导致检测价格大幅度下降,甚至低于成本支出。造成工程建设投资量和检测业务量日益增长的同时,检测收入却明显下降的尴尬局面。由此已影响了检测的公正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二)提高对新形势下切实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迫切性的认识。
    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政府关心、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新闻媒体报导的敏感问题,是关系到建设行业形象的问题。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工程质量的评价,需要用检测数据来说话。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精密的仪器设备,规范的检测程序,科学的统计方法,采集工程所用原材料、半成品、结构构件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数据,用于评定其性能品质、使用品质和施工质量;通过试验检测,可以合理地选择原材料,优化原材料的组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工程造价;通过试验检测,可以确定新材料的使用品质,并不断为新材料品质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为发展新技术作出贡献;通过试验检测,可以不断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质量;通过检测,可以确定工程内在和外观质量,验证施工与设计的一致性,发现工程质量隐患,为工程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通过检测,可以为分析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提供佐证,为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提供依据。总之,试验检测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作为全国建筑大省,质量检测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说,做好检测工作,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我们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科学、求实、客观、公正态度,认真做好检测工作。
    二、打牢基础,讲求信用,扎扎实实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检测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基本上建立起了机构多样、人员齐备、设备精良、制度完善的检测体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艰苦的努力。
    (一)要培养高素质的检测队伍。
    检测行业的发展,其核心是人的发展,是检测队伍素质的提高。目前我省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人员素质不适应检测行业发展的需求。一是要培养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检测队伍中来。二是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要结合《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教材》的出版主动做好人员多层次、全方位培训,还要通过工作实践做好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三是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在检测机构内部要形成业务技术上学、比、赶的良好氛围。这次省建设厅组织的技能大赛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要充分抓住和利用好。四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检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检测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之一,要将《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具体人员,落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二)要提高质量检测的科技含量。
    当前我国检测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同时原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运作方法也都会随之进行较大的变动,如何提高我们的检测机构技术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一是要积极参与制定和完善检测技术标准。现代市场竞争中,低层次的企业出售产品,中层次的出售技术,高层次的出售标准,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可见标准在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检测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工作。二是重视和鼓励新的检测技术、检测设备的研究及应用。不少检测机构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省检测中心重视国家推广及重要项目的检测研究和应用工作。他们在节能检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幕墙检测等方面走在检测行业的前面;昆山检测中心开发的高强螺栓扭矩系数试验设备、南京市政中心研发的窨井盖自动加载检测设备,都有效地解决了检测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服务于工程,提升了检测机构的社会形象。三是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积极推广数据自动采集输入系统,成熟一个项目推广一个项目,减少检测人员个人主观上对检测数据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检测过程中人对数据的影响,减少人为误差的产生。鼓励检测机构利用现代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做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出具报告之间的无缝连接,为委托方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检测水平。
    (三)创新检测运行机制。
    这次参加会议的近200家检测机构的大多数应该说诞生在质监站下,目前,除少部分县(市)、区外,大部的县(市)、区仍然维持只有一家检测机构,检测市场还是相对垄断的,可以说是政策给予了市场,也保护了市场。但建设部令第141号进一步明确了检测行业的市场化方向,目前检测市场垄断状况正在被逐渐打破,检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首先必须树立市场竞争理念,要学会发现市场、瞄准市场、开拓市场,例如当前就要避免重复、低水平检测项目的大量投入,而要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和趋势,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关系人民安全、健康项目的研究开发,充分引导、挖掘和开拓这一新兴的检测市场。二是更新企业经营观念,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三是结合检测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检测行业的专业特长,通过总结思考其他行业、其他专业的中介机构的发展轨迹,积极探索检测机构参与社会运作的方式、方法。
    (四)创建诚信检测机构。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人而言,无信不立,对企业也是如此。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实现诚信基础上的客户认同感,企业才能长期受益、持续发展。检测机构尤其是建设领域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提供的数据攸关工程质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将诚信作为一项基本义务严格履行。
    2002年江苏中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通市建筑材料研究所试验室为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经发现后被省建设厅吊销资质,并被新闻媒体予以详细披露。这件事不仅在检测行业内部震动很大,而且在社会上降低了检测行业诚信认知度,一定程度上丑化了检测行业形象,对检测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全体检测机构都要从此类事件中吸取教训,切实摆正经济利益、人情关系与公正性、真实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创建诚信检测机构来树立检测行业诚信的社会形象,促进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监管力度,努力开创检测工作新局面
    政府对市场实施有效监管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随着检测机构的壮大和检测行业的发展,政府监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检测市场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成效已经成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的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和促进检测行业有序发展。
    (一)认真做好部令、实施细则和规程的宣传和执行工作。
    建设部令第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是建国以来第一个规范工程检测工作的部令,它的发布实施是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一件大事。根据部令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省在全国出台了第一个实施细则。去年以来,省质监总站又结合规范化试点,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地方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近期已审定,正在报批中。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各检测机构要认真组织学习,做好宣贯工作。
    部令、细则和规程中有两项重要工作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执行:一是检测机构改制工作。根据部令和细则要求,考虑到我省实际情况,全省检测机构改制工作要积极主动、稳妥渐进,力争在2007年底全部改制结束。改制后的检测机构要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中介机构。二是检测机构资质就位。现行的资质管理与部令和细则的规定差别很大,这项工作要体现现有检测机构能比较稳妥就位,不影响检测工作,不降低检测质量,机构人员基本稳定等基本要求。当然,资质就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检测机构要给予大力配合和协作,共同将这项工作做好。
    (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近几年,我省建设系统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次大会,我们表彰了一批先进机构和先进个人,今年即将全面展开的技能大赛又将涌现一批检测技术能手。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和个人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一个人带动一个机构敬业爱岗和学习技术、钻研技术的风气,通过一个机构带动一个地区的机构乃至整个行业的科学和规范运作。同时要通过规范化工作的开展,试点机构的“言传身教”,强化检测行业的有效监管。
    (三)加快检测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中提出了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基本原则——“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发布、信息共享”。推进检测信用体系建设,要按照总体部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有效的、多层次的信用体系,为检测市场的动态监管、市场准入清出等提供最原始、有力的凭证。要通过建立检测机构诚信手册、检测人员信用档案的具体措施,记录检测机构的良好或不良行为,作为机构资质就位、业务增项和行业评估、评比的重要依据。要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来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制定、完善检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积极倡导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遵守“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原则从事检测活动。要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诚信手册记载内容和不良检测机构名单,为委托方选择检测机构提供信息查询,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等途径,推进检测行业的诚信建设。
    (四)加强对检测机构的动态监管,坚决打击检测行业弄虚作假行为。
    近两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和制度。如检测飞行检查制度、试样留置制度、专项监督检查制度、违法违规查处制度,不少地区还建立了网上曝光台、不良记录等,这些做法我们要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今后,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在检测行业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要严格查处,并在网上曝光,以确保检测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我省工程质量整体水平。
    同志们,2006年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检测工作要按照“抓落实,重提高,求创新,谋实效”的要求,振奋精神,踏实工作,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一流的工作质量推进“两个率先”,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